根据《山东大学202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实施细则》文件精神,结合学院实际,特制定新闻传播学院2023年招收博士研究生实施方案。
一、组织领导
学院成立博士录取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负责本单位录取与疫情防控工作。下设各招生工作专班,成员由博士生导师、管理人员组成。
二、疫情防控
本次采用线下考核方式进行,考核前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的考生,要进行抗原或核酸检测,如检测结果为阳性,不得进入校园,可采用线上等方式进行复试。
三、招生专业目录
035新闻传播学 |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
招生团队 |
招生人数 |
考试科目 |
加试科目 |
备 注 |
050301新闻学 01新闻与社会发展 |
团队招生 |
7 |
①501英语或503日语 ②700材料审核 ③901新闻理论与新闻史 |
同等学力、跨一级学科加试: 1.中外新闻史 2.新闻学概论 3.思想政治理论 |
招生人数7人中含中华传统文化专项1人,少数民族计划1人。
招生人数含硕博连读计划 |
050302传播学 01媒介、技术与社会 02全球传播与治理 |
团队招生 |
①501英语或503日语 ②700材料审核 ③902传播理论与实务 |
同等学力、跨一级学科加试: 1.中外新闻史 2.传播学概论 3.思想政治理论 |
四、招考方式
硕博连读和申请-考核两种方式。
硕博连读是指从我校在读硕士研究生中择优选拔博士研究生的招生方式。招录办法见《山东大学关于硕博连续培养研究生工作的规定》(山大研字〔2020〕70号)。
五、 以申请-考核方式报考博士研究生必须具备的报考条件
(一)符合《山东大学2023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章程》中报考博士研究生的报考条件。
(二)专业基础好、科研能力强,在新闻传播学研究领域有特殊学术专长及突出学术成果。
(三)具有较强的语言能力,外语水平较高。
六、以申请-考核方式报考博士研究生的报考程序
(一)网上报名
报名时间:2023年4月10日至4月12日。
考生登录山东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进行网上报名,并通过报名系统交纳报名费。
(二)报名申请材料审核
1.考生在网上报名的同时,须将以下报名申请材料电子版上传到报名系统。
(1)《山东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简况表》,内容包括个人学习、工作及学术研究的简要经历等。
(2)攻读博士学位科研计划书。主要阐述本人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拟从事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创新点及预期成果等,科研计划书不少于3000字。
(3)外语水平证明材料复印件。
(4)反映本人科研能力的原创性成果,包括学术论文、科研项目、奖励、专利等相关材料的复印件。成果获得的截止时间为2023年3月31日)。
(5)硕士学位论文(应届硕士毕业生可提供硕士学位论文初稿或概要)。
(6)研究生阶段成绩单。由考生所在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出具,并加盖公章;非应届毕业生可由考生档案所在人事部门或毕业学校档案管理部门出具,并加盖公章。
(7)专家推荐书。须由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分别签字出具。
注:专家推荐书可采用纸质版(纸质版需密封邮寄至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生命南楼221室郑老师收)或网上专家签字两种形式,最迟20日提交,逾期视为材料不全,取消考核资格
(8)本科毕业证、学位证和研究生毕业证、学位证复印件(应届生提供学生证复印件或在学证明)。获得境外学历或学位的考生,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复印件。
(9)《山东大学报考博士研究生人员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表》。
(10)本院原则上不招收在职攻读的定向就业考生。对确有学术专长并已取得显著科研成绩的定向就业考生,需经学院同意后提前向学校提出申请,学校审核同意后方可开展招生。获得同意后的拟在职攻读定向就业考生,提供所在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出具的同意报考证明及同意考生在我校第一学年脱产学习的证明。
(11)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等专项计划的考生,须另提交相应的报考审批表。
考生简况表、专家推荐书、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表、专项计划报考审批表等相关表格请从山东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常用下载”栏进行下载。
考生应对所提交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负责。无论何时,一经发现材料不全或存在伪造报考材料、违背学术诚信、提供虚假信息等行为,将根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包括取消录取资格及学籍等,相关后果由考生承担。
2.申请者需将以上材料(其中专家推荐书参考第7条)于4月12日24:00点前上传完毕,逾期不予受理。
3.学院可视情况要求申请者另外提交申请材料原件,以供查验。若发现材料造假者,即使已被录取,亦将按照学校规定取消入学资格。
(三)材料审核及确定参加考核人选名单
1.对符合招生条件并及时完整提交申请材料者,由招生团队择优推荐(由年度招生的博士生导师根据报考考生的情况,每人择优推荐不超过3名考生参加审核程序,在研国家重大项目主持人可推荐不超过5名。)
2.学院按招生团队成立审核小组,对考生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根据考生的外语水平、学习经历、学习成绩、科研(实践)经历、科研(实践)成果、获奖情况、科研计划、专家推荐意见、发展潜质等进行全面考察,采取百分制给定材料审核成绩。
3.学院根据申请者的材料审核成绩进行排序,按照学院博士招生计划数量200%左右的比例,确定参加考核人员名单,经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后在学院网站上公布。
4.资格审查通过者在参加考核时按要求提供相关材料的原件,接受进一步资格审查;未通过资格审查者,材料审核成绩无效。
七、考核程序
考核时间定于4月26日-28日,线下方式进行,具体安排另行通知。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外语水平考核、专业课考核和综合素质考核。
(一)初试
1.外语考核(百分制)
考核科目 |
考核内容 |
外语(英语或日语) |
外语水平考核采用考生已获得的外语等级(成绩)进行打分,满分100分(在材料审核成绩中占20%) |
2.专业课考核(百分制)
考核科目 |
考核内容 |
专业课一 |
审核考生学业背景、科研成果等,满分100分(在材料审核成绩中占80%) |
专业课二 |
以笔试方式进行,时间不低于2小时,满分100分 |
初试成绩=(外语水平专业课一专业课二)/3
(二)综合素质考核(百分制)
考核项目 |
考核内容 |
要求 |
1.外语听力和口语测试考核 |
口试(英语或日语) 考核内容:听力与口语,每人不少于10分钟,满分100分。 |
综合素质考核低于60分不予录取 |
2.专业综合考核 |
面试 考核内容:考生阐述博士期间研究计划并回答问题。考核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对本学科前沿领域及最新研究动态的掌握情况等。每人不少于30分钟,满分100分。 |
(三)加试
同等学力考生须加试所报考专业的至少3门硕士生主干课程(含思想政治理论),部分专业对同等学力在职申请硕士学位、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人员及其他人员要求加试。具体加试科目详见我校招生专业目录。
加试方式为笔试,加试成绩不计入录取总成绩,但加试科目有一科成绩不合格(百分制低于60分)者不予录取。
(四)复试成绩与总成绩计算
复试成绩(综合素质考核)=外语口试*10% 专业综合考核(面试成绩)*90%
总成绩=初试成绩*50% 复试成绩*50%(总成绩需达到60分及以上)
八、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
(一)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是保证入学新生质量的重要工作环节,是招生录取工作的重要内容,学院严格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做好考核工作,对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二)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主要是考核考生本人的现实表现,内容应包括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方面。
(三)学院在复试(综合素质考核)的同时应组织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导师与考生面谈,直接了解考生思想政治情况。学院采取“函调”或“派人外调”的方式对考生进行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
(四)拟录取名单确定后,学院向考生所在单位函调人事档案(或档案审查意见)和本人现实表现等材料,全面审查其政治思想情况。函调的考生现实表现材料,需由考生本人档案或工作所在单位的人事、政工部门加盖印章。
九、体检
(一)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原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和《教育部办公厅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规定执行。
(二)体检工作在拟录取后进行。学院提前与校区医院联系,安排拟录取考生到校区医院体检,也可由考生自行联系当地医院进行体检,并将体检报告寄给校内招生单位,也可在研究生入学后统一做入学体检。
十、录取
(一)学院在考试(考核)结束后将参加考核的考生成绩(包括外语考核成绩、材料审核成绩、专业课考核成绩、综合素质考核成绩、录取成绩)、专项计划等信息在学院网站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同时,提供考生咨询及申诉渠道。
(二)学院根据学校招生目录及下达的招生计划,综合考生申请材料审查和评价结果、考生的考核成绩,以及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结果等做出综合判断,按照“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确定拟录取名单。如有新增计划,按照拟录取人数(含各专项计划)生师比低的团队优先的原则,按考生总成绩顺序依次录取。
(三)博士生的录取类别分为非定向就业和定向就业两种。非定向就业考生须在6月15日前将本人人事档案、工资关系等调入我校(应届硕士毕业生可在入学前调入)。拟录取为定向就业的考生须在拟录取时签订定向就业合同。对人事档案、工资关系等不能按时转入我校的非定向就业考生和不能签订定向就业合同的定向就业考生,取消拟录取资格。
(四)被录取新生的入学资格只在当学年有效。若考生选择就业或报考其他高校,经学校同意,可补录其他考生。
十一、违规处理
对在研究生考试招生中违反考试管理规定和考场纪律,影响考试公平、公正的考生、考试工作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将根据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对在校生,由其所在学校按有关规定给予处分,直至开除学籍;对在职考生,应通知考生所在单位,由考生所在单位视情节给予党纪或政纪处分。
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2023年4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