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术交流月”系列活动
英国传媒学者joanna zylinska教授做题为:“媒介的生命性:超越消亡与退化的媒介技术”的报告
5月25日上午,英国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传播与媒介系国际知名媒介理论学家、作家、艺术家和策展人joanna zylinska教授做客新闻传播学院,为“国际学术交流月”带来又一场精彩讲座,题为“媒介的生命性:超越消亡与退化的媒介技术”。本次讲座由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张彩霞主持,研究生刘欣担任翻译。
joanna教授表示,媒介是富有生命的,可谓“生命的媒介化”或“媒介的生命化”,而“生命化”的阐释可从生物学、社会学两个层面出发。首先,“生命化”指的是各种生命在哲学、文学、社会学、艺术学或生物学等各种学科影响下的被媒介化过程;其次,“生命化”又指媒介本身是具备生命的,过程中将包含生物学、科技等一切未知的部分,且存在某种难以预见的关系,存在着某种即将发生的、难以想象的事件。
针对媒介生命化的过程而言,joanna教授提到,媒介本身与社会环境存在着紧密交织的物质层面关系。而我们要研究“媒介生命化”,不能仅研究媒介作为介质本身其承载的内容,而应该深入到媒介与社会基础设施、媒介与社会环境之间背后的深层关系中去,比如,何种旧媒介会被淘汰,为什么会淘汰,它存在的优劣势如何。只有将研究视野推进到更深层领域,才能挖掘“媒介生命化”的真正意义。
接下来,joanna教授通过展示几幅摄影作品,阐释“媒介生命之间的交叉融合”以及“生命构成的媒介化”。这些摄影作品,记录着媒介发展历程,这也正是媒介从生到死生命化的过程呈现。而我们的媒介研究范围,不应当仅停留于“生产媒介”、“消费媒介”等,而应该包含媒介从生到死的过程。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同样需要注意到动态研究与静态研究相结合。
在此,joanna教授提及到研究“媒介生命化”会涉及媒介伦理问题。joanna认为,所谓的技术进步将带来诸多碎片化结果,比如,我们拆解了许多基础设施、淘汰许多技术,而将不同阶段的媒介技术图片拼凑在一起,可以看出媒介生命的演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某些媒介表征被赋予呈现,这就好比被赋予了政治权利,哪些媒介可以存在、可以存在多久、和已被淘汰的媒介关系是怎样的,同时,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如何更好地改造环境,为人类生存或非人类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这是我们必须面对且该思考的现实问题。
joanna教授总结道,在媒介生命化的过程中,某些媒介的淘汰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但是如何处理被淘汰媒介,成为人类更深层次的思考。作为研究媒介的人,我们应当融汇不同学科,基于人对媒介及生态环境改善的视角,参与人对地球环境的维系,并做出更好的行动,以此改变媒介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